校園文化

首 頁思政工作校園文化 — 正文

走近2014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發布時間:2014-03-24  發布作者:  點擊數:

今年是我校評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的第二年,共79有名優秀研究生獲此獎項。本期采訪到的4位研究生國獎獲得者有着4個不同的獲獎故事,他們的專業背景大不相同,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品質便是:謙虛努力。

王奔:醉心科研,心有所歸

矢志科研,他在研究室裡日夜耕耘;醉心學術,他兩年多來在SCI1區和2區發表四篇論文。他是我校2013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材料學院2011級研究生王奔。

王奔參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的科研成果令人注目。2篇SCI1區和2篇SCI2區,外加一篇權威期刊,按照我校隻要有一篇SCI2區及以上論文便符合免評條件來看,王奔拿國獎當之無愧。

然而,能拿獎對王奔來說并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本科畢業于武漢工程大學機械專業的王奔一開始選擇讀研并不是抱着科研的目的,是導師郭志光老師的一場關于超疏水表面的報告激起了他對研究的興趣。于是他主動與郭志光聯系,投其門下跟随其從事特殊潤濕界面的理論模拟及計算方向的研究。郭志光回憶起第一次見到他,“這個學生很踏實”。

英語是他進行研究的一大障礙。考研英語成績僅47分的王奔,在導師的要求下,每天看英文文獻。最開始一篇幾千字的論文綜述要一個多星期才看完;研一的寒假要交英文論文綜述,“上半學期隻憋出了兩千個字,寫的非常艱難”,他清楚地記得,過年前兩天他才回到家裡。

從偏物理的機械專業到偏化學的材料研究,專業的隔閡也是他的一大挑戰。“液管等實驗儀器什麼也不會用,使用起來也不順手,更不要說實驗的操作技能了”。

作為湖北大學和蘭州化物所聯合培養的學生,王奔在學校主要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在研究所則進行實驗研究。蘭州氣候幹燥,春冬季節風沙很大,剛到蘭州的王奔對此并不适應。

但在蘭州的一年多,卻是王奔學術研究的活躍期,他在SCI1區和SCI2區以第一作者發表3篇文章。對此王奔總結說:“多看文獻,靜下心來做實驗。”記得發表第二篇SCI1區文章時,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他白天黑夜都奮戰在實驗室。在實驗中,他的手指被助推器針頭紮過無數次,厚厚的牛仔褲也因濺到腐蝕性液體而生出密密麻麻的小洞,“我當時還不知道,是洗衣服時才發現。”

“我們隻用關注自己的實驗,不用擔心自己的研究經費。”每每說起導師郭志光,王奔都是充滿感激,“都是老師推着我往前走,我才能取得這些成就。”待申請讀博事宜處理完畢後,在郭志光的要求下,研三下學期他将回到化物所繼續研究。

談到職業規劃,王奔說希望在博士畢業後做一名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我的興趣,每當我呆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時,内心感到很踏實。”

夏磊:一篇優秀論文來之不易

今年10月,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研三學生夏磊與導師合作完成的《中國特殊時段旅遊時空分布特征研究》被發表在重要核心期刊(CSSCI)《旅遊學刊》上,而這篇論文也成為了她獲取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的制勝法寶。

從選題、收集數據、确定研究方法到撰寫、修改、最終發表,這篇論文前後曆時一年。

論文的選題在夏磊看來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她就十分關注實事熱點,經常去圖書館翻閱各種期刊文獻,這篇論文的選題就是從一篇關于十一黃金周旅遊的期刊文章中獲得的靈感。

研究方法的确定也不容易。起初她使用模糊聚類的方法,但遭到了期刊專家組的否定。經過與導師的多次溝通後,她才找到了一個更好的将分形與散點圖相結合的方法。

一篇好論文還需要反複的修改。導師李志飛告訴記者,這篇論文共經曆了6次修改。前3次是對論文的框架、研究方法、結論與讨論的修改。第一次将論文投出後,收到了期刊專家組2頁A4紙的修改意見。最大的一次修改是第四次對研究方法的修改,之後又對行文表述和行文規範進行2次小範圍的修改。6次過後,才最終得以發表。

談及自己的學生,李志飛用了三個詞:“勤奮、好學、興趣。”夏磊總是一大早就去圖書館并一直待到天黑,遇到問題也會積極主動地找老師交流和探讨并且對本專業的學習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也是一個優秀的研究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李志飛如是說。

黃霞:人文科研要學會消“火”

她曾是一名小學教師,2011年憑借自學考上了湖北大學高等教育學研究生;2012年在教育學院研究生學術科技節論文征集賽上獲二等獎;2013年,她的英文論文《The Enlightenments of Educational Ideas of Ancient Academy o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發表在外國知名教育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上,她就是第二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黃霞。

與本科生畢業後直接考研不同,黃霞本科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出于對高等教育學的喜愛,工作期間的她仍然學習着教育學,并希望有一天重新回校深造。七年後,她如願以償考取了湖北大學高等教育學研究生。

在回憶當初重返校園的決定時,黃霞表示自己一直把高等教育學看作學習中的夫君。“因為喜愛所以專注”,黃霞解釋道,“人們常說‘幹一行愛一行’,我覺得應該是‘愛一行才能更好的幹一行’。”

作為今年湖北大學為數不多的人文科研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作者,黃霞得到榮譽的背後也付出了不少努力。為了搜集關于高等教育學的資料,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湖北大學圖書館等武漢市各大圖書館均留下了她的“搜尋足迹”。“與實驗科研的操作性不同,人文科研需要的是廣泛的知識涉略。應用科研要多動手做實驗,而人文科研則需要多動腳踏遍各大圖書館。”

“要不是我的導師沈曦嚴格要求,我很難完成論文的後期修改。”黃霞提到寫論文的經曆時說,“一開始我很浮躁,剛寫完就急忙拿給老師改,結果出現了很多低級的遣詞造句和語義表達的錯誤。”在導師沈曦的嚴要求下,黃霞的論文前前後後共改了6遍,“人文科研入門第一條戒律便是戒驕戒躁,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一名‘消防員’——實踐調查時要消‘急躁火’、資料整理時要消‘浮躁火’、論文寫作時要消‘馬虎火’,現在得獎後更要消‘驕傲火’。隻有踏實才能做好人文科研的‘消防工作’。”黃霞笑道。

何斯婕:工作方知學習重

何斯婕,文學院2012級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研究生,本科畢業後成為首批三名湖北大學行政D類保研學生之一,于今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她的論文曾被核心期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并在全國語文教學藝術研究成果展中一舉奪得論文類成果二等獎。

2011年9月,當其他同學已開始自己新的學習生活時,何斯婕來到了剛迎接第一批學生的陽邏校區,開始了她為期一年的輔導員工作。2011年,我校首次設立行政D類保研名額三名,即在校工作一年後免試進入相關院系學習,何斯婕即是其中之一。她的主要工作是管理通識教育學院學院網站與學院報紙,“在那個時候,我深感自己能力有限,隻有真正開始工作,才知道學習的時間是多麼可貴,在大學裡最重要的應當是學習。”

在陽邏的一年,通識教育學院的發稿數量位列全校第一,這樣的工作成績讓何斯婕在研究生學習伊始便得到了導師對其工作的肯定,她的導師潘紀平主動邀請她擔任其主編的《中學語文》雜志編輯。為了做好好編輯工作并帶動學習,何斯婕每天用四到五個小時泡在圖書館校對稿件,每篇稿件校對五遍,不停接觸本專業相關學術知識,“每天看五遍不會寫也會溜了”,正是這樣的态度讓她的理論知識與寫作水平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為了提高論文的質量,何斯婕更是多次到武漢各大中學聽課,湖大附中是她最常去的地方,在附中的聽課過程中,她想到很多也整理了很多,憑借自己的寫作與專業知識,轉化為論文形式,多處投稿發表,讓自己想明白了許多,也提高她的論文數量,真正實現學習工作共同進步。

談及榮譽,何斯婕更多的是謙虛,“其實我的論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導師的幫助,這也是我所要告訴大家的,研究生是一對一的導師培養,這是比本科最大的優勢,導師會告訴你很多相關知識,也會給你推薦很多書讀,與導師多溝通也應該成為我們學習的一部分。”

憑借着研究生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與國家級獎項,何斯婕成功獲得今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她說:“每個階段都有它所應該做的事,讀書時學習,工作時才會得心應手。(舒娟)


關閉

研究生院
青春湖小研

澳门金莎-澳门金莎娱乐网站-手机版 版權所有!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号 郵編:430062

電話:027-88661191  郵件:yjsc@hub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