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勇,男,35歲,中共黨員,現在北京就職于新華通訊社,擔任副編審。2004年就讀于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7年畢業後,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并于2011年取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進入新華社從事文字編輯工作至今。
研會經曆
作為湖北大學第八屆研究生會主席,唐波勇談及當時的研究生會的經曆感慨萬分,身為一個“學霸”,他在校期間的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都用來學習自己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積極的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并在導師的指導下,發表多篇論文,不少論文還刊登在核心期刊上。但是,他在專注學術的同時,仍然心系研究生會的工作,與研究生會的内部建設,多次策劃組織了諸多學術沙龍、文體活動和外聯工作。他回憶,當時研究生人數較少,而且大家普遍積極性不高,如何把一個活動辦好,辦精,辦出特色就顯得極為重要,“如果活動不吸引人,根本就沒人參與,這樣這個活動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他說,“所幸,我們的付出辛勤還是值得的,我們的活動在當時取得非常不錯的反響。”正是唐波勇這些優秀前輩的辛勤付出,我們才能看到後面研究生會特色活動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唐波勇曾作為湖北大學優秀的學生會幹部代表,參加湖北省學聯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受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親切接見。通過這段經曆,他接觸到了許多同樣優秀的學生,學到了很多寶貴經驗,同時也充分地發現自身的視野不足,也更加堅定了他選擇去北京繼續深造的想法。
工作影響
唐波勇說,雖然他的學生生涯很忙,為數不多從學術研究抽出來的時間,都獻給了學生工作,但是他覺得他很充實,從未感到自己有疲憊的感覺。一方面,在活動策劃與組織的過程中,通過自己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待人接物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另一方面,這些經曆寶貴的學生工作經曆,也為自己今後的進一步深造,乃至求職和工作,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于現在這個工作的選擇的問題,唐波勇認為,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社會知名度高,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且與自己的理想較為一緻。“我當時就曾發表一篇《社會主義新農村:背景、意義及其構建》的文章在光明日報上,那是我研究生生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講到他與新聞行業的不解之緣的時候,他是這麼回答的,而且他表示對目前職業認同度較高,很享受現在的工作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