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首 頁教育資訊 — 正文

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發布時間:2010-05-04  發布作者:  點擊數:

随着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型企業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我國還處于工業化階段的中期,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的過程中,工業企業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多樣化專門人才。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适應國家需要、社會需求的人才,而從目前來看,我國培養的工程人才并不盡如人意。“世界競争力報告”的排名中,中國“合格工程師”的數量和質量排名靠後。因此中國高等工程教育亟須進一步改革。

  當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全日制工學研究生為主、以在職工程碩士為輔,針對多樣化人才需求,高等工程教育應逐漸轉向多模式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由此應運而生,其培養工作的探索與實踐是适應社會多樣化人才需求的一種嘗試。

  一、總結經驗、明确定位

  多年來清華大學一直在思考碩士生培養定位調整的問題。2006年學校在對30餘家企業和百餘位在職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調研的基礎上,明确了學校在職工程碩士的培養定位是培養複合式、應用型工程人才。其中複合式是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技術能力與管理能力、工程研究與市場開拓相結合;應用型是指綜合運用知識與能力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在2008年學校開展的碩士畢業生問卷調查中,72.3%的校友認為以就業為導向,面向人才市場,培養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應當成為碩士生的主要培養定位。

  全日制工程碩士的生源特點和培養模式既不同于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也不同于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其培養定位應有别于上述兩者,有其自身特色。清華大學自1998年開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試點工作,研究生在校完成課程學習,進入工作站開展論文研究[1]。學生從沉浸于學校學術氛圍轉變為面向企業急需課題、新環境、新工作等方面,在角色轉變中學生和企業都受益匪淺。學生提高了實踐、研究和團隊合作能力,接受到企業制度要求、素質教育和思想培養。同時學生發揮理論知識紮實、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等優勢,為企業文化和技術創新帶來新力量。根據十餘年的試點工作經驗,結合當今社會需求,學校明确了本校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定位是培養具有創新活力的未來工程人才。

  鑒于試點工作中學生人數少、領域分散,實踐教學等特色活動不便于開展等不足,我們在新一階段的人才培養工作中進行了改進。

  二、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實踐與特色

1.課程教學兼顧學科和行業需求,注重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

  具有創新活力的未來工程人才的培養目标要求課程教學以實際工程應用為導向,以未來工程人才需具備的綜合素養為目标,以激發其創新能力為核心。為此,在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中突出注重了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拓展。

  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充分結合行業需求,反映工程前沿;積極聘請國内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參與課程設計和教學;教學過程要探索創新性實踐教育模式,開發研究型和項目訓練型課程;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模拟訓練等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和評價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如機械系與企業專家合作開設的《産品設計理論與實踐》是面向行業實際的項目訓練型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和項目設計,學生既可以了解理論方法,又可以掌握實際工程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技能,同時可以訓練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當今的工程項目要求我們的未來工程人才不僅要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知識産權、項目管理、工程經濟等方面知識;具有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擁有大局觀、團隊精神、交流表達能力、人文素養等多方面工程職業素養。清華大學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中明确要求開設不少于3學分的職業素質課程,将這些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融入培養環節,為未來工程人才補給必要的養料。

  2.專業實踐注重解決工程實際能力的培養和企業文化的體驗

  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的核心是專業實踐,它貫穿着課程教學和論文工作兩個環節。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将科學、學術、技術與工程結合起來,感悟理論與實踐相通的道理。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大多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欠缺工程實踐鍛煉和對企業運作方式的了解,因此通過深入企業開展專業實踐,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對企業文化的體驗,增強對工程的感性認知,是工程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環節。

  清華大學要求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實踐時間半年到一年,集中進行或分段安排。實踐前制訂專業實踐計劃;實踐過程中解決有研究意義、有一定難度且主題明确的實際問題,同時深入企業,體驗企業的文化和運作方式;實踐結束後進行總結,在企業實地考評。專業實踐一般可與論文工作相結合,這樣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可切實結合企業急需解決的研究課題或技術難題,逐步深入地應用理論、方法和新技術去真正解決一個工程實際問題。如學校材料系的專業實踐環節在企業或校企聯合專業工程實踐訓練基地完成,實踐形式包括認識實習與案例分析、課程設計訓練和工程設計訓練三個階段。學生通過這樣由淺入深、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系統培養,提高了認識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造條件建設穩定的專業實踐基地對專業實踐環節的落實非常重要。選擇具有較強工程研發與設計實力、對高層次人才和高新技術有需求的大中型企業建設專業實踐基地,不僅能夠長期為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提供工程實踐環境條件,同時也能促進院系、導師和企業的長期合作。

  3.面向國家需求,以項目形式開展培養,以指委會機制密切校企合作

  在總結10年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經驗,并向培養院系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清華大學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組織形式上避免了各領域平均分配名額,而是面向若幹國家具有重大發展需求的行業領域,如環境、能源、電力、信息等,有選擇地确定相對應的工程領域,每個領域以10~20名學生的規模組成培養項目,開展課程教學和專業實踐。如環境系開展的“環保工程師”培養項目,将參加項目的學生統一送到重大水專項研發現場進行一年的專業實踐,在專業實踐中期,統一返回學校集中講授案例分析課程。學生在幹中學,将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緊密結合,對工程的感受很深刻,同時作為一個集體,學生互教互學,對團隊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活力不無裨益。

  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是以學校為培養主體,而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突出創新活力和未來工程人才素養的培養,學校和企業應共同成為培養主體。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中,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人才是技術創新的載體,因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企業具有發言權,且義不容辭。清華大學推行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項目指導委員會機制,目的就在于吸收企業專家參與培養環節,發揮企業作用。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與院系教師共同制訂項目規劃,參與培養方案設計和教學,聯系行業部門,監督和指導項目運行,以保證培養質量,同時密切了校企合作。在知識培養方面,領域基礎、實用工具、交叉學科和偏重知識性的領域前沿類課程以學校為主;技術應用和偏重實踐性的領域前沿類課程以企業為主。在能力培養方面,側重專業的實踐能力培養以學校為主,側重工程的實踐能力培養以企業為主。

  三、幾點建議與思考

  1.建立綜合質量評價體系

  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應是教育系統内部評價和使用者的外部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2]。傳統學術型工科研究生的用人部門通常是高校或科研院所,使用者處于高等教育系統内部或邊緣;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其生源來自于企業,企業已有一套脫離于教育系統評價的企業系統評價,故這兩類研究生對于教育内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的需求并不十分明顯。但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對于建立綜合質量評價體系具有迫切需求,特别是目前教育系統内部較為成熟的工科研究生評價體系不能完全适應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急需引入外部評估機制,形成一套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體系。建議引入代表中國工程教育質量的“工程教育認證”,促進權威而客觀的評價體系形成。

  2.推進合理的雙師型師資結構

  培養具有創新活力的未來工程師需要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一方面創新活力的根基是紮實的理論知識和開闊的工程相關知識;源泉是在實踐過程中濃厚的興趣和理性的懷疑态度;而決定性因素在于工程實踐中的檢驗和應用;另一方面未來工程師絕不是科學家可以培養出來的,應該依靠工程師與科學家共同培養。我們應該探索工程型科學家與科研型工程師合理配比的雙師型師資結構。

  目前國内各高校普遍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措施解決師資結構問題。“請進來”一般是從企業聘請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或論文聯合指導教師等,通過“外援”解決科研型工程師的師資問題;“走出去”是指鼓勵青年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制造,接觸工程實際,以彌補本科、碩士、博士一路讀上來工程經驗不足的短闆,解決工程型科學家的師資問題。這方面還需高校和企業盡快開辟交流通道,包括提供機會、開辟渠道、政策鼓勵等多方面支持。

  3.探索課程型工程碩士和雙學位碩士

  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還将進一步促進多樣化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一方面,可探索課程型工程碩士。在這種培養模式中,培養過程以課程教學環節為主要培養環節。在課程學分要求上,學分數應較現在工程碩士課程部分學分相比有所增加;在課程設置上,領域前沿類、實用工具類、交叉學科類課程的比重應适當加大,特别是增加工程管理類課程的比重;在教學方式上,對于3學分及以上的課程,應着重安排實際工程案例的項目設計、研讨等教學環節。學位論文可采用小論文的形式,内容可結合工程碩士生所在企業的工程管理類、市場營銷類等相關課題進行撰寫。

  另一方面,可探索ME/MBA 雙學位碩士。未來的工程趨向于“大工程”的發展方向,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懂工程,而且要會管理,因此雙學位碩士學位将會有其社會需求。例如美國大學大多采用2 年制M. Eng./MBA 的聯合計劃來培養這種既專長于工程技術又通曉工商管理的高層次人才[3]。

  全日制工程碩士僅僅是工程人才多樣化培養模式中的一種,随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根據社會的多樣化需求,更多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将會應運而生,以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高述珉,沈岩,劉惠琴. 校企合作培養應屆推免工程碩士生的實踐與思考[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2).

[2] 陳皓明. 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和發展觀 全面推進工程碩士教育發展[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11).

[3] 張海英,張錦繡. 美國工程碩士教育模式觀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67-71.

(選自《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2期,作者:王钰 康妮 劉惠琴 )

關閉

研究生院
青春湖小研

澳门金莎-澳门金莎娱乐网站-手机版 版權所有!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号 郵編:430062

電話:027-88661191  郵件:yjsc@hub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