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首 頁教育資訊 — 正文

王戰軍:轉型期的中國研究生教育

發布時間:2010-11-22  發布作者:  點擊數:

轉型期的中國研究生教育

王戰軍


一、研究生教育轉型期的主要内容
當前,我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全面、深入的改革時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呈現出整體和全面的發展與變遷。政治上,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迅速擴大,日益彰顯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氣度和風範;經濟上,連續30年年均經濟增長率近10%,人均GDP從不到300美元提高到近3000美元,從百年積弱成長為經濟大國,而今,又進入了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階段;科技上,随着“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标的提出,科技實力大幅度提升,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躍居世界第一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二位,SCI論文數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三位,印證着中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轉變。伴随着這場具有戰略性的、影響社會全局的社會大變革,研究生教育也進入了一個發展的轉型期,從觀念、機制到體制都發生了深刻的轉變。
1.研究生教育轉型期首先是觀念上的轉變
強國必須強教,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标賦予了研究生教育特殊重大的曆史使命。曆史告訴我們,經濟強國、科技強國與高等教育強國是相伴而生的。黨的“十七大”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奏響了“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時代強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升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擔負着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創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會服務的重任,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肩負着其他任何組織都不能替代也無法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國自1978年恢複研究生教育,1981年實施學位制度,經過30年的改革與發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實現了曆史性的飛躍發展。2009年,我國共招收研究生510953人,其中博士生61911人,碩士生449042人;在校研究生總數達到1404942人,其中博士生246319人,碩士生1158623人,已邁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國行列。但是,與研究生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為培養質量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還比較低,研究生創新意識不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遠遠不夠,整體競争力不高,無論從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還是就研究生教育自身發展現狀而言,都必須要把發展的重心從擴大規模轉移到提高質量和深化内涵的軌道上來。
2.研究生教育轉型期主要是機制的轉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大力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是構建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機制、規模調控機制和結構調整機制的重要基礎,對于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促進研究生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和培養模式,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我們也看到研究生教育的曆史積弊,表現在研究生教育的類型結構、學科結構、層次結構、區域結構不夠合理,管理體制和培養機制不能較好地适應新形勢的需求。因此,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順應社會整體變革的趨勢,滿足大學内在發展的自我訴求,實現教育公平,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培養更多的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就成為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頭戲。從2006年開始,在不斷完善國家宏觀調控機制和資源配置機制、不斷加大國家對研究生教育投入的同時,我國着力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主要包括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推行産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調整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類型結構,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起一個分類型培養和合理調控學術型、應用型研究生比例的新機制,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3.研究生教育轉型期的關鍵是體制的轉型
1978年我國恢複研究生教育之初,研究生教育實行的是中央政府和培養單位兩級集中管理的體制。在中央政府一級,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在培養單位一級,研究生教育管理機構為研究生處(部)等。1981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後,建立了由中央政府和培養單位兩級集中管理的學位管理體制。在中央政府一級,成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負責領導全國學位授予工作;培養單位則成立校級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學校的學位授予等工作,由此形成了我國特有的縱橫交錯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橫向上研究生教育管理與學位管理兩套組織系統并行,縱向上中央政府和培養單位兩級集中管理。20世紀90年代,随着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兩級格局被打破,中央政府、省級地方政府和高等學校之間的關系呈現出一個新的圖景,中央政府逐漸賦予省級地方政府一定的相對獨立的自主權,由省級地方政府決定和處理本行政區域内所屬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活動,以分擔中央政府的調控壓力和增加省級地方政府對本省域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宏觀協調的深度和廣度,形成了職能和權限分明的中央、地方政府和培養單位三級管理體制。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關于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要進一步加大省級政府對區域内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力度。
二、研究生教育轉型期的主要标志
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呈現出明顯的轉型特征,面臨着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主要表現為由擴大規模轉向提高質量,由外延擴張轉向内涵發展,從以知識為本轉向以能力為本。這三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各有側重,形成一體。
1.由擴大規模轉向提高質量
30多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規模雖然有起有伏,但總的來說是一直保持着發展的态勢,尤其是在1999~2003年間,更是表現出明顯的跨越式發展特征。在這種“積極發展”戰略方針指導下,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國家的科技、教育、經濟、文化、國防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輸送了一大批急需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在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國家知識創新體系、國防和國家安全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内一躍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
研究生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展,也帶來了人們對研究生教育質量不能同步提升的顧慮和批評,一方面是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對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規模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基礎上,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重心必須從擴大規模轉移到提高質量,特别是提高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上來,積極主動适應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實現從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的轉變。從2004年開始,在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仍然保持增長的情況下,放緩擴張的腳步,降低增長率,2006年碩士研究生的增長幅度從2004年之前的30%控制在了10%以内,博士生的增長幅度控制在2%左右。與此同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規律,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推進創新,把發展的重心轉向提高質量,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的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從2003年開始實施的“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的實施推動了全國範圍内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全國的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學習、交流、學術探索與合作的平台,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改善研究生培養條件創造了一些新鮮的經驗,為切實把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發揮了促進和推動作用,為真正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和研究生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得到了各級廣泛的認可和積極的參與,2003年以後,各省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和研究生培養單位積極配合,加大投入,積極開展各種形式和内容的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活動,全國初步形成了一個由教育部統一規劃,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各級管理部門積極參與的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體系。2005年1月21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幹意見》,标志着我國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由局部走向全局、由零散走向系統。
2.從外延擴張轉向内涵發展
我國早期的研究生教育以外延式發展為主,表現為上規模、鋪攤子,學生越招越多,校區面積越來越大,大樓越蓋越高;在學位授權方面則表現出“原始積累”的特點,“跑馬圈地”,争相布點。這主要由于我國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面對研究生“存量”不足和培養條件的巨大欠缺,以及社會發展巨大需求的多重壓力,研究生教育不可避免地表現出補償性發展的特點,所以說這種現象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有其客觀存在的必然性。但是,由于這種發展主要依靠資源的大量投入和分散配置,造成了資源的高消耗和低效益,制約了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當研究生教育規模已基本滿足需要和研究生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後,我國研究生教育也逐步轉向了提高質量、促進内涵建設的軌道。首先是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轉變政府管理職能,簡政放權,強化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加強省級政府統籌權,擴大培養單位辦學自主權。其次是不斷完善學位管理體制和學位授權審核制度,建立了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學位授權體系,調整和優化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結構和布局。第三在研究生招生、培養、管理、學位授予、評估等各方面,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第四是優化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加強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通過設立研究生院、實施“211工程”建設、“985工程”建設和重點學科建設等,建設了一批質量較高的研究生培養基地。第五是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等。
3.從以知識為本轉向以能力為本
研究生教育質量作為一個永恒問題,在不同發展階段有着不同主題和不同的表現形态。在轉型期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背景與支持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國家戰略成為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方向、指導思想和改革思路的重要背景。衆所周知,人力優勢和知識優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兩個主要方面,研究生教育是新思想、新知識生産的重要源頭,是知識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是新知識從大學轉移到其他生産部門的主要力量,也是将創新投射到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因素。面對我國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長期存在着創新能力特别是原創性創新不足的問題,積極主動适應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提高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既是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嚴峻挑戰,也是難得的戰略機遇。為此,從2003年開始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通過發動和組織有關研究生培養單位和管理部門承擔全國性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的方式,在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加強教學改革和優秀人才培養,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博士生國内外訪學以及建設研究生創新中心等一批品牌項目,為推動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全面改革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轉型期我國研究生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
當今世界,國際競争日趨激烈,人才作為最寶貴、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成為各種競争因素中最關鍵最核心的部分。許多國家都出台了強有力的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措施。美國依靠其自身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優勢不僅從發展中國家吸引了大量拔尖人才,也從其他發達國家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在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大學,都實施了一系列吸引世界一流學生到本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和措施,為他們提供優厚的獎學金和良好的工作環境。美國研究生院委員會(CGS)顧問委員會發表了關于研究生教育和美國競争力的報告,明确提出研究生教育是美國國際競争力和創新能力的支柱。據統計,歐洲國家每年去美國留學的青年學子中,有一半的優秀人才留在了美國。2001年在北京大學召開的中英大學聯席會議上,就連一些英國的大學校長也抱怨他們的人才流到了美國。
人才競争的國際化把我們推到了國際競争的舞台上,面對着強有力的競争對手,我們在人才引進方面還處于一個相對弱勢地位,因此立足自身培養,提升培養質量,是我們增強人才競争力的主要途徑。我們在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其他國家和地區——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他們的大學也在建設,在發展,在前進,而且他們前進的步伐并不比我們慢,這從各國和地區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熱情中就可窺見一斑。1999年初,韓國制定了推進一流大學建設的“BK21計劃(Brain Korea 21)”,即“面向21世紀的智力韓國計劃”,旨在通過政府與社會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有重點地把一部分高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院和地方優秀大學,培養21世紀知識經濟與信息化時代所需的新型高級人才和國家的棟梁,迎接21世紀的挑戰。台灣地區2000年推出“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劃”,其中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措施是推動大學改革,促成資源整合,集中資源,重點投入,推動建立跨校研究中心,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亞洲頂尖學術研究中心,提升高等教育的競争力。日本2001年提出“建構世界最高水平大學——頂尖三十”計劃,即21世紀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COE)計劃,在10個學科領域挑選出30所學校或機構,作為COE的候選單位,或者作為一個享有國際聲譽的标準機構。印度實施“具有卓越潛力的大學”計劃,并在其“十一五”教育發展規劃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新建30所中央大學,做到每邦有一所中央大學,并創建14所世界一流大學,增強印度高等教育的全球競争力。英國也提出重點學科建設計劃,德國更是把建設頂尖大學作為提升高教水平的重要舉措,2006年開始實施的大學“卓越計劃”是新世紀德國高等教育強國的一項重要戰略,旨在通過加大政府對大學科研的資助,建設10所世界頂尖的精英大學,提升德國大學的國際競争力。
激烈的國際競争,增加了我們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的緊迫感,而研究生教育大國的崛起奠定了我們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的深厚基礎。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然。但是,研究生教育強國并不是研究生教育大國基礎上的自然轉化,做大容易做強難,要實現從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的順利轉型,我們還面臨着許多嚴峻的挑戰,還有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制度建設還比較滞後、法制化進程緩慢。我們至今實施的還是198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20世紀80年代中期建立的學位授權制度。其次是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生教育經費、招生計劃等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規模和結構還不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時、有效地進行調整,研究生培養與科學研究工作的緊密結合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教師和研究生的創新積極性還有待于充分調動和提高。此外,還有諸如投入不足、資源配置不合理、結構和布局有待于進一步優化、基地建設和平台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缺乏世界級大師、國際化程度較低等等問題,所有這些,都是研究生教育發展轉型期必須正視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四、轉型期研究生教育的應對方略
我國研究生教育站在了一個嶄新的曆史起點上。經過30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基本建成了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類型多樣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學位授權審核制度和門類齊全、結構布局相對合理的學位授權體系;形成了職能和權限分明的中央、地方政府和培養單位三級管理體制;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不斷深入,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30年來,累計向國家輸送了近30萬名博士和200多萬名碩士,在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國家知識創新體系、國防和國家安全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科學研究中,已經成為重要的支撐力量;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已見成效,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學科達到或接近了國際先進水平。面對大好的形勢,我們還要保持一份清醒,充分認識到與世界研究生教育強國相比我們的巨大差距,在這個轉型的關鍵時期,要準确把握機遇,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以國家需求為導向,轉變觀念,增加投入,創新體制,提高質量。
1.轉變思想觀念是前提
轉變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确立适應社會發展和教育規律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理念,樹立正确的、科學的、發展的質量标準。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依托,新的時期,隻有真正從觀念上實現轉型,才能深化對研究生教育的認識,也才能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規劃,從戰略高度推進研究生教育的轉型。
2.加大投入是關鍵
研究生教育投入作為一項戰略性投資,是提升辦學條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促進學科發展、全面提升高校綜合實力與競争力的重要保障。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論是與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縱向比較,還是與世界各國研究生教育投入的橫向比較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教育投入已成為影響我國研究生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确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達到4%”的目标,因此,在整體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的形勢下,完善分配機制,增加研究生教育投入,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
3.體制創新是保證
深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創新體制。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省級政府對研究生教育的統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理順中央、地方和大學之間的關系,優化區域布局結構,合理配置資源,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确、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通過改革,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各方面突破原有的範式,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層次,建立一個與創新型國家相一緻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僅努力在人才競争和科技競争中占領優勢地位,而且在更深層次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競争中掌握主動權。
4.提高質量是目的
真正、切實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大學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主要平台,學科建設是大學建設的主要載體,因此,要加快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為标志的重點基地建設,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的步伐,提升大學與學科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争力,提高自主培養能力,吸引和彙聚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大師和學科帶頭人,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學生,提升培養水平。同時大力推進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研究生教育法律體系,修訂學位條例,加快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進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優化學術氛圍,創設一個公平、公正的競争環境。
新起點、新階段、新任務、新期待。我國研究生教育正經曆着中國研究生教育史上最關鍵也是最具挑戰的時期,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時期,我們要科學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戰略重點,抓住機遇,以積極主動姿态迎接挑戰,把我國研究生教育做大、做強、做實,盡快實現由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的轉變。


(選自《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11期)

關閉

研究生院
青春湖小研

澳门金莎-澳门金莎娱乐网站-手机版 版權所有!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号 郵編:430062

電話:027-88661191  郵件:yjsc@hubu.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