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東
同志們:
新春伊始,我們隆重紀念《學位條例》實施三十周年。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這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今天,全面回顧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導下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光輝曆程,深刻總結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對于我們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開創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十年來,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的不平凡進程。三十年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全社會的大力支持,離不開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艱苦努力,特别是數以萬計的導師、專家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用智慧和汗水鋪就了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道路。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曆屆學位委員會的老領導、老同志、老專家,向長期以來為我國學位制度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界人士,緻以親切的問候、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學位條例》作為新中國教育和科研領域的第一部法律,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國教育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曾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兩次起草《學位條例》草案,但由于種種原因沒能通過。“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各級各類人才短缺、斷層嚴重,高層次人才尤其匮乏。1979年,鄧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我國“要建立學位制度”。他深刻指出: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是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不從制度上解決不行,要建立學位制度,創造一切條件來培養、發現和使用人才,一定要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空氣。在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改革先行者的英明決策和支持下,經過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按照立足國情、體現高标準、有利于調動廣大教育和科學工作者積極性的原則,制定《學位條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頒布《學位條例》,通過立法的方式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充分體現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對于培養高層次人才和立足國情發展教育的遠見卓識,反映了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和根本要求,标志着新中國學位制度從此誕生,标志着新中國教育開始走上法制化軌道,極大地推動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風氣的形成,開啟了中國獨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輝煌征程。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确立了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啟動了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學位和研究生教育進入了加快發展時期。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标,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在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争力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三十年來,《學位條例》為學位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研究生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為培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做出了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們基本建成了中國特色的學位制度。建立了學科基本齊全、布局相對合理的學位授權體系,形成了以高校為主、多系統培養的格局,中央政府主導、省級統籌、調動單位積極性的三級管理體制不斷健全,質量監督和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到2010年,我國博士、碩士、學士授予單位已分别達到347所、697所、700餘所,全國在學研究生已達140.5萬人,其中博士生24.6萬人,共招收各級各類專業學位研究生90多萬人,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國家還采取政策傾斜和對口支援等多種舉措,有力地扶持了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學位和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們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内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标。我國累計培養了33.5萬博士、273.2萬碩士和1830萬學士,分布在各行各業,成為領軍人物和骨幹力量,我國自主培養的博士在“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占到70%以上。碩士學位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學位層級,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近年來,除了學術型學位外,還加大了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力度,初步滿足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大批應用型人才的急迫需求。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學位授權審核制度改革邁出較大步伐,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學位類型從單一學術型向學術型與專業型并重轉變,學位管理從中央高度集中向擴大省級統籌與學位授予單位自主權轉變。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建成了一批研究生培養基地。學位制度的建立,帶動了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了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緊密結合。國家重點推動了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等重大建設項目,學科建設的整體實力、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和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優良品牌。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逐步增強。學位制度的建立,使我國能夠平等地參與國際教育科技的合作與交流,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和廣泛。我國成為《亞太地區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曆、文憑和學位的地區公約》締約國,與包括英法德等主要發達國家在内的3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位和學曆文憑互認協議。中外合作辦學、合作科研、聯合培養等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共有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萬名大學生在我國高校學習和攻讀各級學位,我國112所高校與國外知名高校正在聯合培養9300多名博士生。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路和經驗産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引起了普遍關注。
在《學位條例》實施三十年來的改革發展實踐中,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積累了寶貴經驗,豐富了對中國特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之路是我國學位制度的根本方向。我國建立和完善學位制度,始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位授予标準,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要求,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始終立足國情,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主動适應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始終堅持科教結合,與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緊密聯系,促進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的良性互動;始終堅持全面發展與重點建設相結合,突出培養基地與重點學科建設,切實增強研究生培養的基礎能力。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生機勃勃的動力之源。《學位條例》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實踐成果,創新求實始終是學位制度發展的鮮明主題。我們堅持通過改革破解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堅持以人為本、求真務實,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規律,推動制度創新和機制改革,不斷改進研究生培養模式;堅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保護改革創新的積極性,鼓勵更多的部門、企業、學校、科研機構和導師、學生參與改革設計與實施,最大程度地凝聚改革共識,分享改革成果。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堅持質量第一觀念,積極提升質量水平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務。多年來,我們始終高度重視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在确保質量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數量發展。我們強調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全面發展,突出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把導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打造一流導師團隊;重視學科建設,改善基礎條件,完善質量監督與保障體系,不斷形成特色和優勢;加強宏觀調控,優化區域布局,完善培養類型,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加強法制建設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學位條例》和相關配套規章制度的實施,使學位制度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動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進程。我們依法開展學位授予和研究生培養工作,促進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我們依法保障學術民主,充分發揮學科評議組成員和專家學者的作用。我們依法加強管理,維護了導師、學生和學位授予單位的合法權益。可以說,學位工作的每一次改革、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法制的保障。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虛心學習、開放包容是中國特色學位制度應有的胸懷。我國學位制度沒有照搬國外學位制度,而是立足國情,求實創新,自主發展。同時注重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把充分挖掘國内資源和有效利用國外優質資源有機結合,使中國特色學位制度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聲譽。與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仍處在成長階段,在發揚傳統、兼收并蓄的基礎上争創世界一流,是我們必須始終保持的品質與追求。
同志們!
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革,每個國家的發展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世界大國紛紛把科技創新和人才儲備作為戰略選擇,把發展高技術及産業作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把研究生教育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作為實現國家戰略意圖、保持競争優勢的重要抓手,積極謀劃、全面部署,搶占發展制高點。當今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處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把現代化建設繼續推向前進,根本靠創新,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實現經濟社會更高水平的發展必須有更多的高層次人才作為支撐,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更加依賴大批高端人才,參與全球治理也越來越需要大量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頂端,對其他層次的教育有着帶動和引領的作用,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主要來源和科學研究潛力的主要标志,是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争力的有力支撐。
去年,我們國家有三件大事對現代化建設全局将産生深遠影響,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也将産生深遠影響。一是召開了十七屆五中全會,作出了當前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對“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二是頒布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召開了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了未來10年我國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标、指導方針、總體部署和重大舉措。三是頒布了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召開了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謀劃了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藍圖。綱要對高等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提高質量作為核心,對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創新人才培養步伐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更高要求。中央的部署為做好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貫徹好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好教育發展規劃綱要和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任務。
同時,還應清醒地認識到,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使命,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和發達國家相比、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需求相比、和人民群衆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期盼相比,還存在許多不适應的地方。比如:各級學位标準、培養目标定位、學科類型結構還難以很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與發展方式轉變的銜接不夠緊密,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律把握不深,培養模式、師資隊伍、課程建設、考核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文化培育和學風建設亟待加強,等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着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直接影響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我們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奮發有為,積極進取,更好地擔負起造就高層次人才和支撐自主創新的曆史重任。
在新的曆史時期,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堅持“完善制度、提高質量,科教結合、支撐創新,适應需求、引領未來”的基本思路,更新教育觀念,創新培養模式,完善結構類型,統籌區域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的高質量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提升國際競争力提供有力支撐。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豐富和完善學位制度。适應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有力服務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出發點。要确立全面的質量觀和多元化培養目标,科學調整各級各類學位标準,優化培養定位、學制要求、評價體系和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專業學位教育,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在國家急需的新能源、新材料、環境、生物、信息、經濟、教育、法律、社會工作等領域,加大專業學位設置力度,創新培養模式,加強專業實踐環節,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産業、行業、企業、社會緊密結合。改革學位授權審核辦法,建立與人才需求緊密結合的動态調控機制,及時調整學科結構、層次結構、類型結構,優先支持與國家重大戰略、産業發展、社會工作和改善民生相關的學科。要大力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優化區域布局,特别要通過國家扶持、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改善欠發達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辦學條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此,我們要加快推進修訂《學位條例》、制定《學位法》的進程,創造更加多樣化、更加自主發展、更加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
第二,堅持質量第一,深入推進培養機制與模式改革。提高質量是今後十年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的任務、最鮮明的特征。要推進導師制度改革,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在錄取、培養、淘汰等方面給予導師更多的自主權并明确相應責任,改善導師隊伍的結構,為導師的交流與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建設高水平導師隊伍。推動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研究生招生計劃确定和分配方法,實行更加公平、更加靈活、更有利于綜合考察學生素質的選拔辦法。創新教育理念,建立适應不同類型學生的培養和考核辦法,更加注重學術道德和職業道德養成,更加注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避免片面追求論文發表數量,形成有利于個性化人才成長的環境。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加強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完善學位授權點定期評估、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等制度,堅決撤銷不合格的學科授權點,形成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富有活力與效率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全面提高和保障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
第三,促進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為提升自主創新和區域發展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撐。創新型人才不足是制約我國創新能力提升的瓶頸,研究生教育與科技人力資源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培養密切相關。要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緊密互動,鼓勵研究生參與高水平創新實踐,支持大學與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共建培養基地,共享優質資源,開展跨學科、跨單位團隊式聯合培養,加快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推動政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調動研究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改變重産出和硬件建設、忽略對人才培養支持的狀況。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實施,發揮重大專項培養人才的獨特作用,讓更多的研究生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得到鍛煉成長,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部署,自覺與區域産業發展、民生改善和科技創新目标對接,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第四,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培養,培育大學文化和優良學風。境界高尚、底蘊深厚的大學文化,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健康發展的豐厚土壤。要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學術氛圍,倡導學術民主,鼓勵研究生更加自主地探索、更加潛心地研究。大力弘揚腳踏實地、求真求實的學風,引導研究生尊重科學、刻苦求學、嚴謹治學。大力加強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建設,引導師生培養良好的職業操守,自覺遵守學術規範,堅決杜絕弄虛作假和抄襲剽竊,對學術不誠信實行“零容忍”。大力開展研究生社會責任感教育,豐富社會閱曆,培育人文情懷,塑造高尚情操,增強服務國家人民的責任意識。大力推行全員育人的培養模式,調動和發揮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環境。
第五,推動更加廣泛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擴大對外開放是提升我國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國際競争力的重要途徑。要準确把握國際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趨勢,學習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要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持更多有條件的學校探索對外交流的新途徑,支持中外大學間的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和學分互認。堅持自主培養與聯合培養相互促進,與境外高水平大學建立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合作平台,實現優勢互補。我們将進一步加大公派留學生和教師出國學習的力度,也将吸引更多的海外學生到中國攻讀學位。
第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确保研究生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經費占GDP總量4%目标的實現,将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提供更有力的經費支持。我們要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步伐,繼續加大對“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學科、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投入。提高研究生生均培養經費标準,加大政府支持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力度,扶持人文、基礎學科發展,支持農、林、水、地、礦、油、核等艱苦行業的研究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完善研究生獎助學制度,提高研究生生活基本津貼水平,設立資助博士生獨立從事科研活動的專項資金,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各級政府和培養單位都要更加關心研究生教育,為廣大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大的支持。
同志們!
回首三十年,我們充滿自豪;面對新使命,我們滿懷信心。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推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實現科學發展,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做出更大貢獻!
(選自《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3期)